第五十章传奇人物_重生印度之财团崛起
笔趣阁 > 重生印度之财团崛起 > 第五十章传奇人物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十章传奇人物

  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年,佩雷尔曼靠切斯曼哈顿国际银行组织的资助,先后从投资商布迪考夫曼手里买进了5000万美元的股份,显示出他雄厚的实力。

  1980年,财大气粗的佩雷尔曼开始实现他20年前的愿望。那时他们父子俩曾看中了新泽西州从事甘草提炼和巧克力生产的麦克和福布斯联合公司,只是苦于资金不足无法收购它,而现在可以实现他多年的夙愿了。他一口气买下这家公司4500万美元的股份。这笔生意的成功,使他的公司实力陡增。

  1983年,他干脆买下了麦克和福布斯联合公司的全部股份,使之成为他的全资子公司。

  1984年3月,佩雷尔曼又将手伸向杰克西尔公司,他买进该公司9000万美元的股份,控制了它的经济权。

  1984年,他不惜出资1.24亿美元买下了美国烟草联合公司。

  在佩雷尔曼兼并控股生涯中,他最为得意之举是收购瑞福伦化妆品公司了。瑞福伦是一家庞大的化妆品跨国公司,其产品畅销130个国家和地区。到80年代中期,该公司每年销售价值10亿美元的化妆品和10亿美元的*。佩雷尔曼对它窥视已久,只不过一时还没有足够的财力吞下这个庞然大物。

  1985年初,佩雷尔曼决定先将其攫取的目标转向佛罗里达州的潘瑞布莱德超级市场集团,这家集团刚刚摆脱破产的危险,急需要钱,出价较低。但最令佩雷尔曼感兴趣的却是该集团拥有3.3亿税收转账权。6月初,佩雷尔曼买下该集团6000万美元的优先股份,占其全部股份的38%。接着,他就靠变卖这家控股公司存货和7亿旧货债券,向瑞福伦化妆品公司公开出价,展开了这场令世人瞩目的收购战。

  6月中旬,佩雷尔曼正式向瑞福伦公司总裁米歇尔伯杰雷克提出收购要求。遭到拒绝后,佩雷尔曼就以潘瑞布莱德集团的名义公开以每股47.5美元向瑞福伦出价。1985年底,潘瑞集团将每股收购价提高到50美元,后又提到53美元。这时,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福斯特曼利特尔公司报价56美元,瑞福伦同意卖给这家公司一部分资产,前提条件是需另一个报价者购买40%的股份。佩雷尔曼认为这个协议违反了股东权益法,而向特拉华州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将瑞福伦公司的方案宣布为非法和无效。

  在听候法院裁决前,福斯特曼利待尔又将报价提到每股57.25美元,而佩雷尔曼毫不示弱,将其报价提高到58美元。10月中旬,特拉华州法院作出裁决,瑞福伦卖给福斯特曼利特尔的股份的协议无效。佩雷尔曼在这场收购战中终于获得胜利。1985年11月5日,伯杰雷克被迫辞职,佩雷尔曼作为第一大股东当上了瑞福伦化妆品公司的新总裁。

  佩雷尔曼上任伊始,就大刀阔斧地整顿公司的组织结构。他以14亿美元卖掉瑞福伦大部分生产*的分支部门,因为这些部门赢利甚少,有的还亏本。接着,又将所属机构从100个削减到20个,并卖掉公司的喷气式飞机,只是保留了隐形眼镜厂和国民健康实验室。

  在大力裁减*生产的同时,佩雷尔曼却将恢复美容化妆品业作为公司的首要任务。他把该公司美容业的创始人查尔斯瑞福森的半身塑像置放在办公大楼的显著位置,时时刻刻提醒广大员工一定要注重美容化妆品这种传统产品的开发与生产。诚然,美容业在1974年至1984年间曾处于低谷时期。受国际美容品市场疲软的影响,瑞福伦公司的营业额也大幅下降了79%,1985年亏损2800万美元。但佩雷尔曼清醒地看到,化妆品业已经有复苏的迹象,此刻正是抢占市场的绝好时机。于是,他任命索尔莱文任瑞福伦的总经理,全力恢复对化妆品新产品的开发,同时改进广告和销售措施。佩雷尔曼也亲自出马,到销售瑞福伦化妆品的各百货商店去慰问那里的高级职员。他还选中电视明星苏珊露茜作为公司的发言人,同时选择著名摄影师理查德埃夫登拍摄公司的产品广告,广告结尾语令人怦然心动:“世界上最令人难忘的女人都使用瑞福伦化妆品。”佩雷尔曼在试验产品流水线的同时,又将研究和开发预算增加了两倍,以研制出更多的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不久,瑞福伦就接二连三接出了海尔森香水、爱尔梅化妆品等高档名牌产品。由于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措施,瑞福伦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1987年销售额高达24亿美元,比1986年猛增41%。佩雷尔曼终于将臣服在其控股帝国麾下的瑞福伦公司,改造成能够创造更高利润的专门研究开发化妆品的新型公司。这无疑成了佩雷尔曼兼并成功的典范之一。

  瑞福伦公司是佩雷尔曼80年代的经营重点,但他在其他领域仍屡有建树。1986年10月,他收购环球公司15%的股份,当上了饭店饮食业的总经理。同年11月,他又买下CPC公司5%的资产,不久又将其股份卖给所罗门兄弟公司,从中盈利4000万美元。

  与此同时,他把收购的目标瞄准到世界著名的吉列剃须刀片公司。他在该公司已占有16%的股份,但他还想出价41.2亿美元把整个吉列公司收购下来,以此控制吉列在全世界的分公司,进而促进瑞福伦化妆品公司的国际经营能力。吉列公司面对佩雷尔曼咄咄逼人的攻势,只得答应出卖5.38亿美元股份以结束佩雷尔曼的吞并战,并让他获纯利4300万美元。后来,吉列公司见佩雷尔曼仍持强硬态度,便威胁道:如果瑞福伦继续进行吞并,那他们将把吉列20%的股份出卖给其他公司。佩雷尔曼被迫接受了吉列的要求,同时应允今后10年内,未经吉列公司同意,他将不再购买吉列的股份,并不再控制吉列的经营。

  当然,在80年代,佩雷尔曼的兼并行动也并非都是成功的,他也遭受过挫折。还是在1987年秋天,佩雷尔曼听说南非米诺考采矿公司打算将自己14%的股份出售给著名投资公司所罗门兄弟公司,他立刻决定插上一杠,抢先买下这部分股份。尽管佩雷尔曼保证最多只拥有20%的股份,但所罗门公司却不予理会,断然阻止了佩雷尔曼的行动,他们不仅以极快的速度把这些股份弄到手,而且还要将这些股份作优先股转卖给伯克舍尔哈萨维公司。9月28日,佩雷尔曼强接下心中的怒火,表示愿以更高的价格购买这些优先股,即以每股42美元购买下该公司的10.9%的股份,但仍遭到所罗门公司的拒绝。原来老对手所罗门公司在以前的收购战中经常败在佩雷尔曼手下,这一次显然是要报一箭之仇,给他一个难堪。

  ………

  不知道过了多久,叶飘忽然间想明白了自己在美利坚的定位,自己作为一个投资者在美利坚放在首位的是赚到足够多的利润,而不是在当地的影响力。如果是因为自己想控制越多像漫威漫画这样在美利坚有影响力的公司,那么其收购竞争对手以及收购的公司的竞争对手的公司相关联的公司就会自然而然的成为自己的对手,这样就会树敌很多。如果达到一定的程度和规模,自己又不是美利坚籍那么甚至会引来美利坚当地政府的打压,而又把自己的很多实力摆到了明面成为别人的靶子,这样就会得不偿失。

  叶飘知道因为自己这段时间一切事情很顺风顺水,财富在飞速的增长,自己有些忘乎所以了,就有些忽略一些东西存在的风险以及得失。

  叶飘想明白这些事情之后,思路一下豁然开朗了,不一定要收购漫威漫画这样有着存在着很多风险的公司。自己需要的是在能够把那些经典角色制作成电影的技术发展成熟之前,收购那些经典角色的电影版权。自己真正需要的不是这家公司而是这家公司经典角色拍成电影,让自己赚到足够的利润。这样也能很顺利的开启自己在美利坚进军影视行业,宏大的计划和目标。

  ……

  时间匆匆而过,,眼看就要快到中午的时间,。

  因为今天约好中午要到安尼巴家族拜访德鲁拜海拉昌德安巴尼,又称德鲁拜,这个家族的掌控者。德鲁拜在印度政商两界都有良好的人脉关系,其旗下的企业是能够影响印度经济。

  德鲁拜的父亲是一个贫穷的教师,他17岁时第一次出远门,追随他的长兄,远渡重洋来到也门共和国的亚丁打工,在壳牌公司的加油站做一名服务生。那个时候他就学会了打“擦边球”。

  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德鲁拜发现一种也门银币的含银量价值居然高于它的面值,于是开始大量兑换这种银币,把它们熔化后提纯,铸成银条出售给伦敦的贵金属中间商。由于银币在市面大量流失,这笔买卖在3个月后被政府发现而被迫停止。不过,德鲁拜由此获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1959年,德鲁拜回到印度,在孟买和一个表兄用一万五千卢比创办了信实商业公司,从事香料和纺织品出口生意。那时,他们位于孟买市拥挤市区的办公室只有一部电话、一张桌子、三把椅子和两名员工。7年后,德鲁拜的公司在艾哈迈达巴德成立了一家纺织厂,开始进入纺织行业。在接下来的10年里,他不遗余力地在印度推广自己的品牌。据说,德鲁拜曾经在一天里主持了100家连锁店的开张仪式。

  信实公司的Vimal织品就成为印度家喻户晓,同时也是最畅销、最受人信赖的纺织品牌。

  20世纪70年代,德鲁拜开始发行可兑换债券,它的成功改变了公司金融业务在本国的形象,并在公众中建立起了一种融资文化。1977年信实工业公司发行(RIL)债券产生很丰厚的回报,

  20世纪80年代,德鲁拜的两个亲兄弟让姆尼可拉与那特沃拉双双获得了常务董事的职位,而他本人依然是最高领导者兼董事会主席。他还有两个姐妹,但在这样一个保守的古吉拉特家族里。当两个兄弟提出将信实集团的财产三人平分时,遭到了德鲁拜的强烈反对。对他而言,集团是信用的象征,集团的力量靠的是他坚强领导下的团结一致和不可分割,它应该是一个整体。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化以及维护自己的形象,他决定给兄弟俩每人一大笔钱作为补偿,将他们从集团中清理出去。在1981年,德鲁拜开始进军塑料和聚酯领域,向着多元化发展。

  德鲁拜住宅

  叶飘参加了德鲁拜的家宴并与德鲁拜家人,德鲁拜以及其妻子科齐拉本和他们的儿女穆克什、阿尼尔、尼娜、迪普提一起共进午餐。

  这次也是叶飘第一次见到信实集团的缔造者,印度的传奇人物德鲁拜,自从1986年第一次中风,身体半瘫之后尽管仍为集团主席,但实质上已将公司的日常管理交给了儿子们穆克什和阿尼尔。穆克什的战略眼光和管理才能在此时展露了出来,他不仅将公司的各类项目管理得井井有条,并且尝试了一些新的投资。弟弟阿尼尔主要负责处理投资、企业间的沟通事务,叶飘曾经跟其穆克什以及阿尼尔都打过交道,其实叶飘的性格有些向比他大12岁的穆克什,但是在投资的一些理念方面又有些向比他大10岁的阿尼尔。

  穆克什1981年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毕业后就进入其父亲的公司,才华得到了展现,并成为父亲的得力干将,并紧紧追随着父亲的脚步,在很多方面都符合常见的长子模式。他严肃、有冲劲、富有商业头脑,性格内向,低调保守,经常会在公众场合因拙劣的口才而缺乏自信。

  阿尼尔风流韵事不断,是人所众知的花花公子,之后又娶了1980年代颇有名气的宝莱坞明星蒂娜。轻浮、不够成熟的表面,似乎掩盖了阿尼尔的能力和野心。1983年,他的弟弟阿尼尔从沃顿商学院毕业后也加入了企业,阿尼尔与他哥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有创造力、善于应酬,追求高品位的上层生活。两兄弟中,阿尼尔更善于利用媒体的力量,他成为安巴尼家族的形象代言人。

  午餐跟德鲁拜家人短暂的寒暄过之后,在书房里只有叶飘以及德鲁拜两个人相对而坐。

  叶飘曾经研究过德鲁拜在事业方面的成功,虽然是家族企业,但他采用专业的企业管理模式,给其忠诚的经理们放手干的权利,鼓励他们在精益求精的同时还能够积极主动、勇于冒险。建立起了具有竞争力的公司,超越了其他的竞争对手。另外更重要的是他广结人缘建立起了良好的政治和官僚关系网来支撑商业帝国的成功运营。

  事业发展遭遇到瓶颈,使得德鲁拜很快就意识到了政治对于资本扩张的重要意义,尤其在那个商业规则远未成熟、国家垄断一切资源的年代。

  1970年代后期是“铁娘子”总理英迪拉甘地政治生涯前半段风雨飘摇的时期。高通胀、普遍的官僚腐败和平民的悲惨生活使英迪拉的声誉降至冰点,而德鲁拜则选择继续“投资”她的政府。

  1977年英迪拉在大选中惨败,后来又于1980年的选举中重新当选,不离不弃的德鲁拜和一批企业界的支持者一起得到了她的信任。再次上台后,英迪拉宣布,由一批“值得政府信任的”工商企业家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是至关重要的。

  德鲁拜的最重要资源并不是他的经营哲学,而是强大的关系网络。在具体操作中,信实式典型的扩张战术,先是无视和破坏现有政策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然后通过左右政府部门重写政策,使政策最大限度地对自己有利。

  与政治人物捆绑在一起对于德鲁拜来说可谓屡试不爽。首先作为印度唯一的尼龙出口商,他先说服英迪拉政府颁布了一项政策:允许那些有能力出口尼龙织物的公司进口稀有的聚酯纤维,显然这项政策信实是唯一的受益者,他又促使政府取消聚酯纤维高达125%的进口税,以降低生产成本,随后出台产业政策允许信实在纺织业扩张,同时禁止其他5家纺织企业的扩张请求。另外,英迪拉政府还决定发放聚酯纤维的生产许可证,在400家印度企业中只有两家企业获发,信实独占了1万吨年产量的生产许可。

  而一年之后,另一家得到6000吨许可的奥凯丝织品公司不得不放弃了生产,因为它必须进口的生产原料——聚酯切片,政府两次抬高进口税之后,干脆禁止进口。就这样一步步地,借助政府政策的特殊眷顾,信实逐渐“秒杀”掉了一个又一个的对手,以至于如今印度流传着这样一则笑话:有人问,谁是印度最强大的政党?答案是:印度“信实党”。而如今,这个庞然大物已经成为了印度最大的涤纶纤维和涤纶纱生产商,而这只是它众多实业中的一个细小分支。

  “德鲁拜先生,不知道我公司与你公司的合作方案,你觉得什么样?”叶飘直接了单的问道。

  德鲁拜看着这个比自己儿子还小得多的年轻人,也不得不佩服他短短几年时间就有这么大的成就,其资产仅仅在印度的资产就已经不比自己家族控制的公司资产差多少。

  “泰克华,你提出来的全面跟我们集团合作方案,我觉得这是对我们双方都有利的双赢的局面,…..而且你也是我们集团的重要股东之一。不过有些股东对于你的资金有些担忧。…..有没有这么多的资金去支持你跟我们的合作,…你现在印度还欠着银行不少的贷款…….”德鲁拜说完,特别关注叶飘,想从其身上看出一些蛛丝马迹。

  “你放心,资金的资金的问题你们不需要担心,…..资金上的问题都会解决的,我们有自己融资渠道…..”叶飘一脸平静的说道

  原来是叶飘以自己出资金购入苏联设备以及相关的技术等跟德鲁拜掌握的公司合作,那些购入的资金择换算成其项目中的股份。特别是发电站项目以及一些在建设的工厂的设备。因为现在印度的私营企业几乎很难从国际金融市场得到资金,这样可以使得那些想要从苏联进口的设备,可以避免用到外汇以及资金,使得合作的公司可以快速发展。

  “…..另外其中以发电站合作项目,你们以发电设备入股也存在着一些其占项目股份过多的问题,….这样起占的股份影响到发电站项目经营权的问题,….这些发电站项目经营权是由我们经营是我们合作的前提基础。”德鲁拜表明自己的立场。

  因为发电站的电力设备其中火力发电站占其成本甚至高达其整体成本的70%以上,水力发电站其也占其整体的成本30%-60%不等的成本。

  ”德鲁拜先生,我是一个投资人,….我不仅仅是投资你们公司,我只对其投资的公司经营者只要是不损害我投资者的利益,能够带来足够的利润感兴趣,….对于谁来经营管理方面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我并没有想染指你们公司的经营权。其实你担心的问题很简单就解决,…只要是其中那些合作项目我们占有其股份跟你们占有的股份一样多或者是比你们股份稍微小一点,那些多出来的股份则置换到你们母公司的股份或者你们其他公司的股份。…”叶飘也很快表明了自己的想法。

  “好的,….。”

  “….”

  “恩….”

  “….”

  叶飘和德鲁拜两人对于公司合作以及印度经济方面的问题和看法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左右的时间交流.,对于很多问题两人基本达成了一致。叶飘对于跟德鲁拜的交谈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也为自己这次印度之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叶飘起身告辞离开之后,德鲁拜以及其两个儿子穆克什,阿尼尔三个人在书房商谈起来。

  “我已经同意泰克华的合作方按了,你们觉得什么样?”德鲁拜把这次跟叶飘达成的协议简要的说了一下,询问两个儿子的意见和看法。

  “父亲,这个合作方按我们能引进实力雄厚的战略合作伙伴来分担我们在合作上的风险,另外也能更加迅速的发展壮大我们的实力。但是我有些不解,就拿发电站项目来说,既然他也进军发电站,….他一方面是自己掌控一些发电站自己经营,但是同时又参股各家公司的发电项目,为什么他不自己全部投资到扩大自己发电站的数量使之成为更大的规模,这样整体成本会更低,…对于自己公司才能更好的把控风险?会不会是想对我们渗透,或者对我们公司不利?”

  穆克什有些疑惑的问道,因为现在很多家族投资的产业都是通过不同的手段方式来垄断,婆罗门人一般做的都是垄断生意。

  “父亲,我觉得这也很正常,泰克华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投资者…,他不仅仅是跟我们合作,还跟很多家族合作。不过如果其在大规模的贷款投资,如果要是出现意外,…那么其占的股份会转手,那么会不会对我们不利。”阿尼尔发表自己的观点。

  “泰克华在金融方面的能力以及成就在印度只怕无人能及…,另外拉吉夫有看重他,说不定还会成为拉吉夫的女婿,到时候他将会如虎添翼,是值得我们拉拢的有实力的对象,..我们只要掌控好公司,让其在公司占有的股份低于我们,那么只会对我们有利而无害。另外其投资在多个家族的公司里,其在海外的影响力和关系是我们所需要的。”德鲁拜拍板决定道。

  三人在书房中交流了很久,从这次对于跟泰克华合作,德鲁拜更加意识自己这两个儿子穆克什以及阿尼尔性格上的差异,以及两个人想法观念上的冲忽。

  德鲁拜为了自己的信念家族统一,财产不可分割,所以故意给了两个儿子不同的分工来避免这种碰撞。但是其两个儿子有都是有才华,又有野心和支配欲的人,不知道其是否会将两兄弟推入到为公司的权利之争这样一种境地。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ok.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ok.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