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李通_犁汉
笔趣阁 > 犁汉 > 第四百六十九章:李通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百六十九章:李通

  时间很快到了二月十日。

  新乡的劳役丁已经各自收拾好了包裹,天刚蒙蒙亮,就在场子上等着。

  在内里,赵三老正对邓当做最后的嘱咐。

  此时邓当一身短打,踩着个草鞋就听赵三老念叨:

  “这一次不该让你去的,你都要和吕氏壁那边完婚了,还揽这个事干什么?”

  邓当将麻衣上的绳子小心系好,笑道:

  “这不是让你放心嘛。那钱大兄和老高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指不定在路上惹个什么事端来。我去,你也放心些。”

  赵三老叹了一口气,知道邓当是为乡里的袍泽们着想,遂不再劝。

  他问起:

  “这一次你为何不要大车呢?有大车在路上,你们背负也省些力气。”

  邓当没所谓道:

  “乡里就一辆大车,平日做活的事多呢。这次咱们一次出去八十二人,乡里的人手本来就不够,再把大车带走,那春耕咋办。”

  见赵三老还要说,邓当笑着拦住:

  “三老,你放心吧。这趟劳役也就是去平舆,顶多两个月就回来了。到时候我还要你给我主婚呢。”

  赵三老听这话也笑了。

  两人又说了一下这次路上的安排。

  他们一会出发后,大概到晌午的时候就能到富陂县里,到时候交结了军粮后当时就要出发。

  富陂偏僻没有直接到平舆的官道,所以要先沿着淮水向西,过原鹿县再到期思县,在那里有一条澺水,后面只要沿着澺水的官道就可以抵达平舆了。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此世的道路几乎都是沿着河流的方向布置的。这样做的原因就是路上用水方便。

  不过既然邓当他们又是沿着淮水、又是沿澺水的,为何不直接坐船呢?坐船哪不比走路舒服?

  但可惜,富陂并没有“富裕”的船只让邓当他们用。给他们的尺牍文书就是让他们走路去。

  看天要亮了,邓当也不再和赵三老多说什么,就出厅堂和外面的劳役丁们准备出发。

  此时在外面的这些劳役丁们和邓当的打扮还不一样。

  大部分人都是赤裸着上身,手里一副扁担和数捆麻绳,还有一些家里给他们准备好的干粮。

  邓当作为他们的劳头,因为要一路上和官府的小吏们打交道,所以才穿了一件短衣,不然总要被人家奚落的。

  随后众人就在家人们担忧的目光中,踏着第一缕阳光,向着北面的县城走去。

  在场的八十二丁皆是军中出身,可能武勇不一,但皆有一副铁脚板。今天天气也好,不冷不热的,所以众人比预计中要更早到了富陂城。

  此时富陂城的南门已经打开,不断有往来的商旅正从城内外通过。

  富陂这地方别看小,但却坐落在淮水之上,中原到徐州,尤其是广陵的货物都要从这里通过。

  所以只看这人声鼎沸的样子,也不输郡内其他大县。

  新乡众中有不少人都是第一次入富陂城,眼里都带着几分小心。

  而邓当也担心出什么意外,即便早来了,也还是先带着众人去往了在城东南的县仓。

  到了这里的时候,人已经很多了,时不时就能见到衣着华贵的,但看着就是仆隶的人来往其间。他们不断指使着人将一包一包米俵放在仓外的大车上。

  从那些深深的车辙看,这些车上的货物不轻。

  邓当也好奇的看着这些人忙碌,而其他众人也蹲在墙跟处喝着水。

  但这么一帮人出现在这里,自然也引起了县仓小吏们的注意。

  在一个小高楼上,一个豪奴正和一个黑帻头的小吏聊着,时不时比划着下面正等待的邓当等人。

  小吏点头哈腰,在将豪奴送走后,忙下了楼,走到邓当面前。

  见邓当打扮是个领头的,小吏就道:

  “你们是新乡的服役众?”

  邓当见是仓吏过来了,忙带着众人起身。

  他弯着腰,对小吏点头道:

  “是的,县里陈书佐让咱们来这个仓的。”

  那小吏没和邓当多话,就让他们跟着进来。

  等邓当几个领头的进来,就看见一百多个米俵已经落在仓里,外面还停了二十辆大车,每个车还都有了一个车夫。

  正当邓当疑惑的时候,那小吏乜道:

  “也是你们走运,这次正好县里有贵人有车去郡里,你们到时候可以多运一点。”

  邓当大喜,忙就要感谢。

  但那小吏说完这话就转头走了。

  这个时候,一个衣着光鲜的豪奴走了过来,正是刚刚和仓吏在楼上说话之人。

  他走过来,就对邓当抱拳:

  “在下周直,是这次车队的管长,这一路就由我们互相帮助了。”

  邓当听这话是受宠若惊,忙言不敢不敢。

  不过别看邓当这会这个表情,但其实心里已经在犯嘀咕了:

  “这哪家贵人会好心帮我们带货?真有空车了,随便带点什么不行?到时候到郡里一卖,哪不是钱?”

  但其实邓当倒是怀疑错了。

  其实呀,这二十辆大车压根就是县里的。这富陂县令也是一个体恤民情的,知道春耕在即征发人来服役就已经为难下面了,更不用说还要走路去县里。

  这县令少时曾游河内,是亲眼见过当年河内征夫们是怎么辛苦转输军资到太原的。

  所以这富陂县令专门为这次的征夫调发了一批大车。原有五十辆大车,按每车可载十二石粟,那一趟就可以转输六百石。再加上征夫们自己背负的,差不多也有百石,那一次可转七百石。

  但可惜,这批大车真到下面的时候,已经只剩下二十车了,其他都被县里的豪强夺去用作了他用。

  只是最后到底不敢吃相太难看,才留了这二十车,还讨了个便宜。

  对于这些,邓当自是不清楚的,但这并不妨碍他的内心已经有了警惕。

  他觉得这一趟劳役怕是不简单。

  很快,新乡众们就将仓里的米俵都落在了大车上。这米俵一个就重三石,总共八十包米俵就落在了大车上。

  然后新乡众们,每一个都背了一石,都用麻绳结结实实的绑在了背上驮运。一石糙米就是六十斤重。

  这重量压得这些新乡众们腰都弯了下来。

  可怜,本来这些人是不用自己驮运的。

  邓当已经将短衣脱掉了,也扛了一石。这一石米落在邓当的背上,彷佛是没重量一样,腰都没弯一下。

  他走到大车边的周直,恭敬道: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ok.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ok.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